2024-12-27 10:02:59 | 来源: 互联网整理
在今年的一众骁龙8至尊版的安卓旗舰手机中,真我GT7 Pro在我看来都算是比较特别的一款,因为这款手机虽然各方面的配置都不错,但是却只要3599元,考虑到骁龙8至尊版芯片涨价的传言,确实让人好奇真我的成本管控到哪才是极限?
作为真我系列的年度旗舰,真我GT7 Pro的外观设计与硬件配置都有不少的特点。虽然从参数上来看无法与小米15、vivo X200等主流旗舰媲美,但是雷科技在短时间体验下来后感觉,这款机子各方面体验都挺不错的,可以说,在严苛的成本控制下,真我做到了极限。
在雷科技的编辑部里,每个拿到这款手机的人都会被真我GT7 Pro独特的后盖设计所吸引。甚至可以说在今年的一众特别版设计中,真我GT7 Pro的火星探索版是我最喜欢的,没有花里胡哨的工艺,有的只是设计与色彩的运用。
火星是个令许多科幻迷神往的行星,大家所熟知的马斯克更是以登陆火星为自己的毕生梦想,或许正是因为火星所具有的独特魅力,让真我选择将其作为年度旗舰的特别设计灵感来源。
在真我的介绍中,火星探索版采用了全新的赤星流沙AG工艺,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多层镀膜的叠加,实现了类似于火星运河流动的纹理质感和独特的色彩。而且,在不同的角度和强度的光线下,真我GT7 Pro的后盖色彩和纹理细节会发生些许变化,显得更有魅力。
图源:雷科技
而且,真我GT7 Pro的后盖手感做得也是颇为不错,并不是那种光滑或刻意营造出纹理触感的材质,而是有点类肤质感的磨砂玻璃,所以摸起来挺不错的。唯一的遗憾就是边框与后盖的接缝处做得并不算好,手掌仍然可以感受到连接处的手感变化。
图源:雷科技
为了搭配后盖设计的「宇宙感」,真我GT7 Pro的影像Deco也采用了类似于太空舱舷窗的设计元素,可以看到Deco与后盖的连接处用微弧的金属过渡做了一个星梯设计,让真我GT7 Pro的外观辨识度变得更高,同时也让纯黑的相机Deco与后盖的“火红”更好的融为一体。
图源:雷科技
今年的旗舰手机,不少都在后盖的色彩设计上下功夫,小米15的20个定制色、vivo X200的宝石蓝等,都是很不错的颜色,但是想在设计中为我们再呈上一段对未来的追求探索的品牌,目前只有真我。
在真我GT7 Pro的官方宣传中,游戏性能一直是重点,考虑到现如今的手游在特效、建模等方面变得越来越好,一般的手机想要做到高特效60帧稳定运行其实都并不容易。但是,真我GT7 Pro却想要更进一步,直接把帧数干到120fps,真的有可能吗?
图源:雷科技
硬件配置上,真我GT7 Pro采用了最新的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采用台积电第二代 3nm工艺打造,高通全新自研Oryon CPU架构,2颗超大核最高主频高达 4.32GHz,并且配备了真我史上最大双层散热VC,总面积高达11480mm²,换句话说:性能强的可怕。
首先来看看经典的安兔兔,在开启性能模式后,真我GT7 Pro的首轮为283万,温度仅为40度。虽然不少厂商都在发布会上宣传超300万,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如果不刻意控制环境温度的因素,280-290万才是更常见的分数区间。
图源:雷科技
相较于前代,骁龙8至尊版的性能表现确实好了很多,而且发热量的控制也变得更加出色,真我GT7 Pro的表现在我们测试的安卓旗舰中已经算是不错的。不过,是一回事,实际体验却可能是另一回事,在游戏测试中,真我GT7 Pro又能否兑现自己的满帧承诺呢?
我第一个测试的游戏是《崩坏:星穹铁道》,作为目前最吃配置的手游之一,《崩坏:星穹铁道》的画面设置为非常高,并且打开真我GT7 Pro游戏工具箱里的性能模式(GT模式)和高帧高画模式。
图源:雷科技
可以看到这测试中除了加载场景、进入/退出战斗之外,正常的跑图、战斗过程里帧数表现都颇为稳定,虽然不能说完全锁死在120FPS,但是波动非常轻微。而且在整个15分钟的测试过程中,基本上机身的温度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可以预见即使是半小时甚至两三个小时的超长游戏,真我GT7 Pro的性能释放与散热调教都足以轻松应对。
在测试完《崩坏:星穹铁道》后,第二个测试的游戏是最近刚发布,非常热门的《三角洲行动》,作为一个端游与手游并轨发布的游戏,《三角洲行动》的画质和特效也是做得相当不错,完全算得上是目前FPS手游里的扛把子。说实话,我对于真我GT7 Pro能否满帧运行《三角洲行动》还是有些担忧的,毕竟作为一款刚发布的游戏,很难去进行针对性的优化。
图源:雷科技
不过,实际的测试结果却非常不错,在画质、帧数均拉满的情况下,《三角洲行动》除了在入场动画时降帧到24外,其余时候基本上完美保持着90FPS的帧数,波动的幅度之小,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是「满帧」。游戏全程不管是投掷、对枪还是快速转移,画面都稳如老狗,不得不说在游戏方面真我GT7 Pro是有两把刷子的。
最近两年,手机在游戏方面的表现进步飞快,以前《原神》60帧就已经算是「超强」,现在却已经轻松把《崩坏:星穹铁道》干到了120帧,属实让人感慨科技发展的速度(实际上也就两三年的时间)。
当然,游戏性能的提升并不全部归功于处理器性能的升级,AI也起到了很大作用,比如真我GT7 Pro的120帧模式就是通过AI进行补帧实现的,而且补帧的效果和流畅度都远超以往,也算是展示了一手新旗舰平台的强大AI性能。
影像是所有旗舰手机都绕不开的话题,即使真我GT7 Pro的定位是性能旗舰,但是影像性能也没有降级,在长焦上甚至还有不少的提升。先来看看参数:
其中长焦采用了潜望式设计,而且是三折射潜望模组,可以实现3倍的光学变焦和6倍无损变焦,最高变焦倍数为120倍,确实是同价位中少有的长焦水平,那么实际使用中的表现又如何呢?让我们来看看样张。
图源:雷科技
在调教没有出问题的情况下,有着一定硬件参数支撑的长焦显然不会翻车,可以看到即使是在高倍数情况下,画面的细节依然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即使是墙面与天空之间的细微根须,也可以全部清晰辨认。
不过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问题,可以看到在主摄切换到长焦后,建筑物的色彩变化还是较为明显的,而且天空的细节也丢失了一些,但是整体瑕不掩瑜,在同价位中依然算是一线水平。
再来看看日常拍摄中的表现,在拍摄水面时,可以看出真我GT7 Pro对反光和纹理的处理表现非常不错,而且色彩的处理也很自然,很好的发挥出了主摄的硬件性能,不过也可以看到动态范围较弱所带来的一些细节丢失。
图源:雷科技
而在建筑、植物较多的照片中,不难看出真我GT7 Pro对暗处细节和植物细节的处理都释放不错,可以说这颗主摄的解析力确实表现得有点出乎意料。
图源:雷科技
但是在天空的处理上真我GT7 Pro仍然有改进空间,略微的过曝使得天空的层次有些不够自然,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动态范围的问题,只能说受限于硬件本身,后期靠算法调整仍然是有极限的。
图源:雷科技
另外,真我GT7 Pro还有个遗憾就是不支持长焦微距,所以在拍摄近距离的物体时,只能靠主摄的解析力去强行挽救,不过好在整体表现也不算差,在没有微距的情况下已经算是「够用」了。
图源:雷科技
实话说,作为一款12GB+256GB版本起售价仅为3599元的旗舰手机,真我GT7 Pro的表现已经出乎我的预料,在我们测试的一系列安卓手机中,比真我GT7 Pro更好的确实不少,但是综合价格来说,真我GT7 Pro仍然是其中最有竞争力的一批。
11 月 8 日,影驰上架了 GeForce RTX 4070Ti SUPER 金属大师 Plus OC 显卡,与之前 RTX 4070Ti SUPER 金属大师不同,这是一块 OC 还带 Plus 的版本。并且,其采用 RTX 4090 金属大师同款散热模具,其性能释放何如?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为了确保发挥出显卡的性能水平,IT之家为其组建了上图中这套测试平台,所以测试数据均以该硬件为准,仅供参考。
影驰 GeForce RTX 4070Ti SUPER 金属大师 Plus OC 显卡采用银色包装,正面印有硕大的影驰金属大师 Logo,辅以白色线条底纹作为装饰,右下角则是英伟达标志性的黑绿色产品型号。
影驰 GeForce RTX 4070Ti SUPER 金属大师 Plus OC 和 RTX 4090 等其他型号采用同款散热模具,因此外观并无太大差异,还是满满的金属装甲风。其上盖采用压铸铝合金一体成型工艺,表面压有深浅不一的槽面作为装饰,不仅美观,还能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散热。
影驰 GeForce RTX 4070Ti SUPER 金属大师 Plus OC 配备了寒光星散热系统,采用 3 个直径 102mm、厚度 20mm 的高规格风扇,每个风扇拥有 11 片棱角分明的静霜扇叶,支持智能启停。
影驰 GeForce RTX 4070Ti SUPER 金属大师 Plus OC 机身背板同样是铝合金材质,做了拉丝的表面处理,不仅有黑色的线条装饰,还在另一侧做了同款图案的镂空设计来加速散热。
影驰 GeForce RTX 4070Ti SUPER 金属大师 Plus OC 的顶部采用大面积开孔加速出风,透过开孔能看见其内部的散热鳍片,显卡框架上印有 GeForce RTX 以及 GALAX 的 Logo。
影驰 GeForce RTX 4070Ti SUPER 金属大师 Plus OC 采用全新的 12VHPWR 供电接口,搭配部分定制线材的电源,只要一根线材就可为显卡供电,安装起来更加方便美观。
I / O 接口挡板采用菱形镂空设计,提供 3 个 DP1.4a 接口以及一个 HDMI2.1a 接口。
对应着 I / O 接口挡板的另一侧,设计较为简洁,仅有镂空散热与高亮线条装饰。
影驰 GeForce RTX 4070Ti SUPER 金属大师 Plus OC 含挡板的尺寸为 352×153×69mm(不含挡板:338×139×69mm),实测重量约为 2.1Kg,还是很有份量的。若是 PCIe 插槽没有金属加固还是建议安装显卡支架,避免插槽变形。
配件方面,包含入门指南、全金属显卡支架以及 2 × 8Pin 转 16Pin 的供电线。
IT之家在性能测试之后对影驰 GeForce RTX 4070Ti SUPER 金属大师 Plus OC 进行了拆解,首先卸下背板上的 9 颗十字长螺丝机,以及挡板上的 6 颗十字短螺丝,拆下背板与挡板。
可以看到显卡的 PCB 板为黑色,其采用 14 层非公设计,整体设计较为紧凑,电气性能更好。另外,背板与 PCB 接触部分也做了防静电处理,进一步保证 PCB 的安全。
拆下四颗固定散热的十字螺丝,并断开风扇的连接即可拆下显卡整块 PCB。
擦去硅脂,我们就能看到英伟达 RTX 4070 Ti SUPER 的核心了(蓝色),其基于 AD102 核心打造,采用了最新的 NVIDIA Ada 架构,而制程工艺则是定制的 TSMC 4N NVIDIA。GPU 核心周围为 8 片 2GB 的显存颗粒(紫色),共计 16GB 显存。再外一圈则是 10+2 相显卡供电(红色),可以为超频和高负载预留更多的性能释放空间。
影驰 GeForce RTX 4070Ti SUPER 金属大师 Plus OC 还为供电以及显存处增加了导热垫为其散热,能进一步保证显卡持续峰值性能输出的稳定性。随后我们再拆下 12 颗螺丝,拆下中间的支架以及上盖。
随后我们再拆下 12 颗风扇固定螺丝就完成了基本的拆机。
得益于一体成型的上盖,影驰 GeForce RTX 4070Ti SUPER 金属大师 Plus OC 的零部件数量较少,装配和维护都较为方便。
我们接着来看散热,影驰 GeForce RTX 4070Ti SUPER 金属大师 Plus OC 采用 4 根 6mm + 4 根 8mm 的镀镍热管,IT之家也实测外侧的热管直径,正好 6mm。
IT之家也实测了影驰 GeForce RTX 4070Ti SUPER 金属大师 Plus OC 的单片鳍片厚度,约 0.3mm,整个鳍片 + 热管 + 导热垫的重量约为 990,用料还是很扎实的。
最后是散热风扇,IT之家实测直径在 10cm 以上,这套散热模组压得住 RTX 4090,应对 RTX 4070 Ti Super 更是轻轻松松。
IT之家先是使用 FurMark 进行显卡单烤 30 分钟,显卡功耗维持在 303W 的高位,并且此刻显卡频率也能达到 2550MHz,性能释放还是比较激进的。与此同时,显卡温度和显存温度却分别只有 62.8°C 和 62 °C,此时风扇转速只有 1230,只有最高转速的 41%,散热性能非常优秀。
显卡稳定性方面,我们这次换成了比 Time Spy 负载更大的 Speed Way 压力测试,测试成绩同样需要达到或超过 97% 才算及格。影驰 GeForce RTX 4070Ti SUPER 金属大师 Plus OC 的最终成绩为 99.0%,最佳循环分数和最差循环分数仅相差 64 分,顺利通过测试。
影驰 GeForce RTX 4070Ti SUPER 金属大师 Plus OC 基于基于 TSMC 4N NVIDIA 定制工艺打造,采用英伟达 AD102-175 A 的旗舰核心。其内部包含 8448 个 CUDA 核心,流式多处理器的吞吐量超过上一代产品 2 倍。
与此同时影驰 GeForce RTX 4070Ti SUPER 金属大师 Plus OC 还搭载了第三代 RT Cores 和第四代 Tensor Cores。第三代 RT Cores 的 DLSS 3 可让光追性能提升 2 倍,第四代 Tensor Cores 新增 FP8 引擎,具有高达 1.32 petaflops 的 Tensor 处理性能,DLSS 至多提升 4 倍性能。另外,它也提供了 2 个第八代 NVIDIA NVENC 编码器和一个 NVDEC 解码器,视频编解码的性能也很强悍。
首先是理论性能测试,在基于 DX12 的 3DMark TimeSpy Extreme 测试中,显卡最终得分 11788 分,符合 GeForce RTX 4070Ti SUPER 的性能表现。
在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DX11 测试中,影驰 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 金属大师 Plus OC 的显卡分数达到了 28776 分,对比 RTX 3070 Ti 的 18171 分提升了约 58.3%,而相比上代 RTX 3090 Ti 的 27074 分,也要高出 6.3% 的分数。
在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DX11 测试中,影驰 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 金属大师 Plus OC 分数达到了 14297 分,对比 RTX 3070 Ti 的 9299 分提升了约 53.8%,也同样超越了上代 RTX 3090 Ti 的 13855 分。
在 3DMark Portal Royal 光追测试中,影驰 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 金属大师 Plus OC 获得了 15735 分,相比 RTX 3070 Ti 的 8897 分提升了 76.9%,光追游戏性能有着极大的提升。
接下来的游戏测试环节,我们将给大家测试 6 款游戏,包括 2 款在线竞技类游戏,2 款传统光栅游戏以及 2 款支持 DLSS 3/3.5 的光追游戏,竞技游戏均采用 2K 分辨率测试,其它游戏则会在 4K 分辨率下进行,以此验证它 4K 游戏表现。
首先是两款在线竞技类游戏,在《CS2》中我们采用默认高画质选项,在 2K 分辨率下运行性能测试,影驰 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 金属大师 Plus OC 的平均帧数来到了 274 帧。
另外,通过开启游戏设置中的 NVIDIA Reflex 选项至开启 + 增强,实测其 2K 分辨率下的平均延迟仅为 9.5ms,超低的延迟可以满足玩家对精确操作的严苛追求。
第二款在线竞技类游戏我们选择了人气颇高的《彩虹六号:围攻》,影驰 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 金属大师 Plus OC 在 2K 分辨率,最高画质下的平均帧数达到了 358 帧,这个表现主流的 2K 高刷显示器根本难不倒它。
接着是 2 款传统光栅游戏,在经典动作冒险游戏《古墓丽影:暗影》中,在 4K 分辨率下,最高画质并开启光追 + DLSS 质量档时,影驰 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 金属大师 Plus OC 的平均帧数为 144 帧,RTX 4070 为 103 帧,提升约 39%。
我们也测了育碧家的最新作《刺客信条:幻景》,作为“众生平等”的代表。进入游戏后我们选择 4K 分辨率下,DLSS 为质量档。影驰 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 金属大师 Plus OC 的平均帧数为 81 帧,RTX 4070 Ti 的平均帧数则是 71 帧,提升了约 14.1%。看样子 RTX 4070 Ti SUPER 也能在 4K 分辨率下的流畅地潜行刺杀了。
最后是两款支持 DLSS 3/3.5 的光追游戏,其中一款是国产 3A《黑神话:悟空》,在游戏中选择影视级画质预设,并开启 DLSS 3 选项后,关闭 DLSS3.5,运行游戏自带的性能基准测试,平均帧数 77 帧。
随后我们打开 DLSS3.5(全景光线追踪),运行性能基准测试,平均帧率依然有 73 帧。
与此同时,我们使用 OBS 与采集卡记录了输出的画面,并截取同一场景的一帧使用英伟达的 ICAT 工具对比画质。开启 DLSS3.5 后无论是近处的水面折射,远处森里的暗部细节,还是狐狸头上的烟雾都要更加清晰。
左侧关闭开启全景光线追踪,右侧开启关闭全景光线追踪最后是 DLSS 技术试验场的次时代 3A 大作《赛博朋克:2077》,我们直接在 4K 分辨率下,选择最高的超速光追画质,开启 DLSS 2 性能档 + DLSS 3.5,平均帧数可以达到 68 帧。
那么 DLSS 3.5 对于游戏画质特别是光追表现上是否有影响呢?我们还是截取了游戏中同一个场景下雨后湿滑路面的倒影做对比,在开启光线重构后倒影的清晰度提升明显,以往画面中常有的伪影也少了很多。
左侧关闭开启光线重构,右侧开启关闭光线重构接着咱们看看它在视频渲染和编解码方面的性能表现,影驰 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 金属大师 Plus OC 配备了 2 个 NVENC 编码器,且支持新一代 AV1 视频编码技术,相同视频大小下能够提供更加快速的视频编码和更高质量的流媒体传输性能。国内的剪映专业版已经实现了对 NVIDIA AV1 视频编码器的加速支持,我们也对此进行了测试,在剪映专业版中导入一段时长为 2 分 50 秒的 4K 无损视频素材,然后分别开启和关闭 GPU 加速编码来 AV1 编码进行导出。开启 GPU 加速仅需 16 秒,关闭 GPU 加速则需 7 分 40 秒。
相同的素材我们又导出了 H264 编码的视频,AV1 编码导出的视频大小为 360MB,H.264 编码导出的视频大小为 483MB,文件体积上采用 AV1 编码的视频相比 H.264 编码的视频小了近 25%。
还有就是 RTX 视频超分辨率技术,它可以通过 GPU 的 AI 计算,至多将在线 1080P 视频提升到 4K 分辨率,实现以算法提高清晰度的效果。我们只需在 NVIDIA 控制面板中找到视频 —— 调整视频图像设置,便可以自定义调节。
我们将超分设置为 4 档,在IT之家B站账号发布的一条视频,并将分辨率调整为 480P。对比没有开启超分的画面,清晰度的增强还是很明显的。
最后我们还通过 Stable Diffusion 3.0 简单测试了影驰 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 金属大师 Plus OC 在 AIGC 方面的表现,通过选择模型 sd3_medium_safetensors,以官方提示语生成了一张图片,图像分辨率为 1024*1024,最终花费 32.65 秒完成。
最后总结一下,影驰 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 金属大师 Plus OC 最让人称赞的是其散热性能强悍。使得这块显卡无论是在性能、温度、AI 等方面的表现都相当出色,对比上一代 RTX 3070 Ti 有着巨大的性能提升,即使是上一代卡皇 RTX 3090 Ti 也可以说是不落下风。
得益于 DLSS3.5 技术加持,影驰 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 金属大师 Plus OC 不仅游戏帧率表现出色,其画质又上了一级台阶。而借助强大的 AI 性能,影驰 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 金属大师 Plus OC 在视频观影以及 AIGC 方面同样有着不俗的体验。如果大家最近想买一块能够畅 3A 大作的显卡,影驰 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 金属大师 Plus OC 值得考虑。
热门推荐
原神可莉要元素精通吗(原神可莉武器推荐)
原神赛诺是男是女 新角色性别介绍
原神四风原典适合谁带 是谁的专属武器
王者荣耀snk英雄哪个值得入手 SNK英雄强度排行
云顶之弈巨岩龙羁绊效果是什么 云顶之弈S7.5新羁绊巨岩龙效果介绍
暗黑破坏神不朽怎么加好友 为什么搜索不到id
王者荣耀国际服怎么登录 用什么登录进去
暗黑破坏神不朽**宝石强度排行 哪个五星**宝石最好
原神提纳里命座效果介绍 几命提升最大
无悔华夏渔樵问答8.25答案是什么 无悔华夏渔樵问答8.25答案分享
造梦无双千年独角仙技能是什么 造梦无双千年独角仙技能一览
原神菲谢尔阵容搭配推荐 皇女主C副C阵容配队攻略
热门手游排行榜
用户评论
我用的win7一直没搞懂怎么调烟雾效果,看看这个教程靠谱吗?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刚开始玩 cf,烟雾效果好重要啊!哪个版本调整方法不一样?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WIN 10里弄烟雾头感觉有点复杂,有图解说明更好吧?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想把烟雾调得更浓一些,可以告诉我怎么做吗?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玩cf的烟雾效果太大了,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调节一下?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哪个版本的游戏里调烟雾效果比较方便?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烟雾头调得太夸张了,简直看不清队友。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想了解一下调烟雾的技巧,可以让我更流畅地打游戏。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是不是Win7和Win10的调烟雾方法有区别啊?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记得以前CF调烟雾很简单,现在怎么就很难找到设置的地方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一下调整烟雾头的技巧,希望能更胜一筹!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游戏里烟雾太厉害,队友有时候找不到方位,真愁!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玩CF的时候烟雾一直出问题,不知道怎么调啊?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教程真的可以解决烟雾头的问题吗?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想把烟雾效果调整得更贴近现实一点.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调烟雾太麻烦了,是不是还有其他快捷的方法?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能找到一个轻松快速调节烟雾效果的方法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CF游戏里烟雾特效影响很大,真想多学习一些调整技巧.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想要了解一下关于CF烟雾调控方面的知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探索CF烟雾调控的奥秘,提升游戏体验!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